朱泥名家陶手沈丹《井欄》
“井”,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濃重的情結,深深影響了幾千年文明發展,滲透到人們生活之中。它代表著家國故園,在佛法中更是功德的載體。作為文化符號的豐富意義,它深得文人士子鐘愛。
以井為型的紫砂《井欄》壺,是很多老壺友必藏的傳統佳器;商業大佬馬云最愛的壺型就是它,猶愛它踏實穩健的風格,古樸雋永的韻味。沈丹老師的《井欄》,是傳統井欄壺的經典演繹。
它身如井欄般圓實穩重
壺身線條似直而曲
手工拍打成型的塊面隱含十足的張力
鼓漲欲破
嵌蓋飾圈紋
壺鈕似一只小桶浸入井泉中
正汲水而上
水面猶自激起層層漣漪
蕩漾不止
一彎流先揚后抑
簡潔利落
耳把蜿蜒
似一人彎腰提水
或俯身看視井中
靈動逸趣
當年陳曼生與楊彭年設席歡談之時,侍女于院中井邊俯身取水,欄高水深,侍女弓腰如蝦,二人以此為原型,當即繪出壺形輪廓,井欄壺由此而生。沈丹老師的《井欄》壺,造型經典、工藝細致、銜接自然,將百年前的經典傳承。
壺身由高級工藝美術師陳宏林刻繪裝飾,銘劉禹錫《嘗茶》詩中的一句“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滿碗花”,繪制的是江闊月朗的山河盛景,遠山蒼茫,石塊嶙峋,樹木蔥籠,薄舟輕蕩,飛鳥翩延;遠景悠然,近景清晰,構圖嚴謹參差有致,風格灑脫而細致,體現出陶刻藝術的精髓。
陳宏林,紫砂刻繪名家,首屆“寧朗杯”陶刻大賽金獎得主。師從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徐安碧,又博取百家之長,風格多樣。二十多年來精于揣摩,已達信手揮灑之境。無論何種題材,不假思索,放手刻去,無有敗筆?!翱湛獭痹谧仙疤湛讨袑记梢蠓浅8?,多用單刀法刻劃,容錯率極低。
刻繪的詩句與畫卷,皆傳達出一種疏朗、開闊的胸懷與氣魄,將茶人精神的放松和愉悅、內心的豁達與釋然,都似輕輕融于月下古井的清泉之中,消弭無聲、意韻不盡。
深井有如文山書海,知識有如井中清泉,用之不盡,取之不竭;學識修養則如人生必備之水,唯有不停汲取,才能修身養性、頤養天年。這是《井欄》壺蘊含的深刻寓意,也是沈丹老師精湛的紫砂制作技藝和陳宏林老師獨特的紫砂陶刻藝術魅力的表達。
紫朱泥原礦通體呈紅色,礦藏量極少。燒成后紅中帶紫,正是古語言之“紅得發紫”。它礦料年份久,鐵含量飽和,氣質沉郁、華貴,手感如玉,水色極佳;以之沖茗,揚香力高、輕快利落,不經幾泡就有溫潤老陳之感。然其泥性嬌嫩、收縮率大,成型極難,沈丹老師在制作時常需回窯重燒多次,平均3把才能燒成1把,十分難得。
沈丹老師制壺實力高超,精湛的明針功夫更是堪稱一絕。老一輩紫砂藝人都非??粗孛麽樄Ψ?,它關系到整個作品的細膩與生動,是考驗制壺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明針功夫好的紫砂壺,會有不養即成的觀感,顏色周正光澤度好;坯體精確度高、輪廓線條分明得體;燒結到位、壺體強度高;壺表包漿膜易形成、好泡養。
沈丹作為中青年實力派壺藝師,作品十分受市場歡迎,收藏價值很高;再加上陳宏林老師的刻繪,一壺兩證書,更加超值而珍貴,升值潛力巨大。
出生于江蘇宜興陶藝世家,以擅長制作朱泥紫砂壺而聞名,被稱為“朱泥名家”,猶以紫朱泥為所長。他對紫砂壺制作的選料、工藝都十分講究,堅持沿用古法手制,要求嚴苛、高標準。他的作品成色十分潤澤,外觀紅潤光亮,內里蘊含粗砂,仿佛已養過多年,令人愛不釋手。
多年來他創作設計了多款朱泥壺,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壺藝風格:簡樸大度、內涵豐富、個性鮮明、品位高雅,富有整體美感,既繼承了中華傳統紫砂藝術的精華,又富有強烈的時代氣息。作品多次在國內外評比中獲獎并被收藏,是中青年紫砂實力派中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