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鑒別純手工壺和模具壺
紫砂壺自誕生那天起,就是手工制作的。正因為是純手工制作,加上紫砂藝人對其不同的理解、賦予的不同內涵以及技藝的高低等,即便是同一種壺型,制作出來的產品也有很大的區別。純手工制作,耗時耗力,產量低,很難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物以稀為貴。而且隨著紫砂藝人的名氣越來越大,他們所做的壺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
伴隨著工業化,一些商人開始思考使用模具制壺,這樣可以大大縮短制壺時間,而且由于批量生產,可以大大降低制壺成本。這對于滿足大眾需求來說,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明明是模具制壺卻要冒充純手工制壺而從中謀取暴利,就是極不道德的行為了,應該受到相應的懲罰。
作為消費者來說,我們沒有權力去懲罰他們,但至少我們要學會如何鑒別純手工壺和模具壺,避免遭受經濟上的損失。
【馬永強—《龍帶》】
純手工壺與模具壺的區別
從收藏角度看,模具壺根本無法與純手工壺相提并論。作為普通喝茶器具,模具壺尚可。但是,模具壺很難達到收藏的價值。
手工制壺,經反復拍打泥片成形后,在外壁進行削、刮、整的工序,而且每個工序都相當費功夫。
模具壺制作工夫不在拍打上,基本成形后,為使泥與具吻合,工夫用在內壁上。
手工制壺,坯體外表形成泥層,內層相對疏松,中間砂粒聚集形成泥砂堅骨,使紫砂特有的透氣性能得到很好的保留。經過燒制后,質地收縮不一,泥砂層次不齊,外表粗粒凸現,使壺表面呈現出溫潤的質感和明快的光澤。壺內壁由于礦物結構疏松和砂粒堆積空隙,體現出內透外吸的本性功能,呈現出紫砂特有的性質。
模具制作的,泥質在均衡性、同一性都受到了很大的破壞,內、外壁缺乏立體性結構分層,燒成后表面失去質感效果,壺壁吸透率跌降60%以上,紫砂特有的性能所剩無幾。使用久了,往往出現灰暗死板等現象。
【邵順生—《道德》】
如何辨別純手工壺與模具壺?
模具做的紫砂壺內外壁打磨得比較光滑,手工做的壺要在泥凳上細細打磨,做好后內壁里會留下泥凳的木紋。
純手工紫砂壺的底和壺壁是分開做的,但紫砂泥卻是同一時間調制的,這種時間差造成壺在經過火燒后,會在壺底形成一圈明顯的鑲嵌痕跡。如果是模具做出來的紫砂壺,在燒出來之后,后底蓋銜接處沒有明顯的痕跡。
純手工壺內側靠近壺把的位置往往有一條明顯的痕跡,這是因為制壺師傅將整個壺身制作好的時候,那個接口剛好就在壺把內側的位置上。有些藝人會將接痕修得不是很明顯,有些藝人故意留有痕跡以示與模具壺的區別。
一般純粹模具做的活,在壺的中間從壺嘴到壺把有一條細細的痕跡,仔細觀察是可以發現的。